首页 >  资讯 >  详情

怎么今天还在讨论《爸爸去哪儿》? 环球聚焦

2023-03-12 18:59:30来源:钛媒体官方

古偶剧的CP没火起来,古早综艺的售后却被观众嗑得挺开心。

吴镇宇儿子吴费曼发微博回答粉丝提问,有人问他能不能问问贝儿的MBTI,吴费曼平时怼网友和亲爸天不怕地不怕,在抖音私信贝儿的时候开始“抱歉打扰”,晒截图的时候还“被大歌星回了”(贝儿经常在抖音发弹吉他翻唱视频)。

网友顺藤摸瓜,发现时隔九年,当年节目结束之后就没有再联系的两个小朋友如今重新遇见,纷纷嗑起了当年的CP,一下子连上好几个热搜。吴费曼发现上了热搜之后在评论疑惑到底是谁买的,还不忘提醒网友“不要骚扰对方,你们骚扰我就可以了”。


(资料图)

巧合的是,当年《爸爸去哪儿》的孩子们纷纷长大,今年有不少都引发过网友围观——

胡军带着康康去看《流浪地球2》,观众发现当年就气场全开的康康现在更“A”了;田亮和叶一茜的女儿Cindy(田雨橙)才11岁身高就逼近了一米七,2月首次参加了国际网球比赛;李湘和王岳伦的女儿王诗龄去英国留学,最近在Instagram回怼了一位教育她不要用英语回复的网友;黄磊女儿多多也因为在读书专栏里读错了字上了热搜……

不怪有网友感叹,最近这么多熟悉的名字出现在热搜上,简直是梦回当年看《爸爸去哪儿》的时光。

“长尾效应”

节目层面,《爸爸去哪儿》已经在多年前画下句号。只是当时的观众或许也没能想到,《爸爸去哪儿》的长尾效应,能延续到这么多年以后。

《爸爸去哪儿》的故事为什么能讲这么久?首先,在多年以后被重新讨论的基础,是因为它当年足够火。

它改编自韩国MBC电视台的真人秀,抓住东亚家庭观念中“爸爸带孩子”的视角缺位,以明星家庭的关系呈现。《爸爸去哪儿》播出首期,节目就拿下了全国晚间收视冠军,之后CSM48城最高收视一度突破了5%。

2014年,《爸爸去哪儿》大电影上映,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电影狂揽6.96亿票房,成为当年春节档的票房亚军,也是内地影史春节档家庭片的票房冠军。

以“萌娃”为主要刻画对象的亲子题材,在当时本就少见,符合观众的观看需求。

而且毒眸在往期文章中提过,《爸爸去哪儿》的火爆,本质是“家庭关系”这一母题高度的普世性。育儿话题是贯穿各个年龄层成年观众的、经久不衰的常青话题,而节目既能够满足观众对明星的窥私欲,也能从“谁都能插一句嘴”的育儿话题,收获大众的广泛参与和共情,最终变成“国民综艺”。

以至于多年以后,观众记住的不光是节目里的“萌娃”,还有一些当时并不出名的家长们,连刘畊宏在直播跳操走红之前,身上最大的标签除了“周杰伦的朋友”,就是“小泡芙的爸爸”。

综艺的“售后”,本来就是稀罕事儿。选秀节目的选手们即使在舞台上抱团落泪,节目结束之后也会不可避免地走向经纪合约、发展规划不同,《超女》《快男》两档国民选秀都有选手不和甚至肢体冲突传闻,就算是近年来的101选秀,从团体毕业之后,也有一些前队友们几乎不再有“同框”的机会了。

其他由成名艺人组成的国民真人秀,艺人团队需要考量的问题就变得更多了。

内娱没有专职的综艺明星,而不少演员在综艺上的表现容易影响观众心中他们的形象,导致后续他们出演的影视角色让观众难以代入,并且在内娱的语境里“综艺咖”对演员来说更像是一种“不务正业”的嘲讽。

所以,在通过综艺走红后,有的演员也会减少上综艺的频率。这从演员的职业规划来看固然是明智的选择,但也会导致节目的“售后”遥遥无期。

《爸爸去哪儿》的优势这时就浮出了水面:即便参加过节目的“明星父母”们并没有规划孩子们未来的“娱乐圈之路”,在社交媒体发布孩子的近况,也属于再合理不过的人之常情,加上社交媒体的路人偶遇,这就无意当中成为了《爸爸去哪儿》节目的售后。

“远房亲戚”

在复古风潮刮遍内娱的这两年,经历过“当年的快乐”的人,看到熟悉的名字上热搜,很容易翻出当年的素材回味童年;没有经历过的人,赏味起来自然更不含糊,一而再再而三的热搜话题,也就这样开始。

更何况,“童星”长大变成什么样,本就属于大众热衷的话题。

《亢奋》女主、欧美当下最红的小花赞达亚·科尔曼就是童星出身,内娱95后的演员里,吴磊和宋祖儿几乎是观众看着长大的,蒋依依时常被观众感慨资源太差、是“糊花遗珠”,也有早年童星出道的因素在。

最终没有进入娱乐圈的童星,还可能会被观众念念不忘十几年:2007年播出的电视剧《秦始皇》中,少年嬴政的扮演者翁斐然因为与角色形象高度贴合,即使演员本人只在小时候出演过两部电视剧,之后就没有再踏入娱乐圈,B站关于他少年嬴政片段的剪辑也能有600万播放。

成年人在镜头下的成长轨迹是有限的,娱乐圈向来看重艺人的“青春饭”,“老去”伴随的就是逐渐流失观众的期待,但童星们出名够早,被观众们赋予的期待更高,未来的可能性更多,观众的耐心也就足够长久。

毒眸在往期文章《杨迪分手,为什么比爱豆塌房还热闹?》中提到,观众会不知不觉间将笑星们表现出的综艺人格想象成真实人格,笑星们快速拉近与观众距离的能力和这种人格投射,都会让他们变成观众们“远房亲戚”一般的存在。

这种“远房亲戚”感能够让童星们迅速拉近和观众的距离,变成“我看着长大的孩子”,也导致了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诸多关注,同时不自觉地想要对此进行评价。

黄多多染发、打耳洞、化妆打扮就陆陆续续上过热搜,这次王诗龄在ins只是用了个“no”回复网友,被人教育“回复网友时不要用英文回,都是中国人”,被王诗龄回怼之后还继续发评论“苦口婆心”地解释:“只是一种建议,没必要这样生气。”“我也希望你在异国他乡能把书读好,把能力提上去,不让你的父母亲失望”。

此外,这次费曼和贝儿的“重逢”引发网友关注,也有嗑CP文化风行网络,获得大众层面认同的因素存在。剧集营销要提前为CP炒作“埋线”,综艺剪辑要让观众有糖可嗑,“人人都在嗑CP”像一阵刮过内娱的风,贝儿与费曼的重逢只是恰好进入了CP粉们嗑糖的“镜头”之内。

毕竟,当年《爸爸去哪儿》播出时,就有人嗑过小朋友们的CP,如今多年后“错过的人重逢”,看上去像小说情节,即使只是纯洁的友谊也足够青涩且珍贵。

归根结底,网友对这些童年记忆里的小孩子的关注,可能还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这绝不会是《爸爸去哪儿》的孩子们最后一次登上热搜,只是对于当下急需创新的内娱综艺市场来说,观众们或许在怀念过去,或许也在等待新的、足够铭记多年的经典来临。

关键词: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