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详情

狼牙山五壮士到底消灭了多少敌人?多年后两位人物说出了当年真相|世界观察

2023-03-06 01:12:15来源:新历史解说员

1941年,侵华日军在华北战区掀起了一波更大规模的大扫荡,还特地将陆军高级指挥官冈村宁次调到这里。而岗村宁次刚一到任,就宣称:疯狂反扑,消灭八路,为百团大战复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原来,日军如此大动干戈,是为了给之前的百团大战一雪前耻。因此,冈村宁次派出7万多日伪军,下令将晋察冀边区烧光、杀光、抢光,这也就是所谓的“三光政策”。

八路军看到日军来势汹汹,决定放弃阵地战,采用运动战,迅速转移部队到安全地带。于是,晋察冀军区的第一军分区旋即将河北易县的狼牙山防御工事进行了加强,以此掩护大部队转移。

虽然狼牙山地况复杂,山峰环绕,实属绝佳的防御性铜墙铁壁,但大家还是不敢掉以轻心,毕竟,此次扫荡日军推进速度极快,复仇情绪强烈,如果跟他们硬碰硬的话,恐怕凶多吉少。

果不其然,日军没过多久,就扫荡到了狼牙山下面的南淇村与北淇村。第一军分区负责掩护的八路军战士全都集中精力,准备发起战斗。

就当日军来到狼牙山的山脚下时,司令员杨成武发现对方兵力过于庞大,旋即命令一团团长邱蔚率部从侧面掩护撤离部队,而其他团尽量拖住日军前进的脚步。

同时,还命令三团和二十团则在岭西、刘家台率先发起战斗,让敌军主力引诱过去,以此迷惑敌人进攻的方向,从而掩护邱蔚撤离战场。

起初,日军上了当,可是等邱蔚率部后撤之时,日军顿时明白了八路军的战术,于是,日军一声令下,全线出击,不再主攻三团和二十团。

杨成武看到敌军变换了队形,果断命令邱蔚率领一团担任全军掩护主力,其他团部迅速后撤。接着,在一团地猛攻之下,日军推进的速度有所减缓,给全军转移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随后,主阵地上就只剩下了一团。这时,一团的七连自告奋勇,担任了接下来的掩护任务。只见一团七连的战士们接手了剩下的所有手榴弹和子弹,准备誓死一战。

日军看到一团七连火力很猛,以为八路军主力应该还在山上,就决定打阵地战,拼消耗。而这就给全军其他团部离开狼牙山再次争取到了充足的时间。

等一团七连看时间差不多了,就决定留下一个班执行最后的掩护,而这个班正是一团七连六班。当然,虽说是一个班,但也只不过才有5名八路军战士,他们分别是: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胡德林、战士胡福才、战士宋学义。

实际上,他们五个人也知道,最后这场掩护战斗,意味着什么结果。不过,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人在脸上露出一丝畏惧之色。

紧接着,五个人分成两个小组,各配备一挺机枪,依靠仅剩的手榴弹,跟日军展开了较量。

之后,敌军终于发现自己上了当,赶忙派出大军去追击八路军已经撤离的大部队,而派出500人歼灭山上留下来的5名战士。当然,日军看到山上火力不减,以为山上还剩几百名八路军战士,所以不敢轻举妄动,而是缓步前进。

5名八路军战士所剩枪弹不多,只好后撤,为了跟日军决一死战,他们5个人决定,将日军引上狼牙山的顶峰。日军一看山上哑火,旋即全线猛攻,一路追了上去。

过了不久,5名战士就站在了狼牙山的棋盘陀顶峰,而身后则是几百名敌军。眼看手中弹药用尽,地上的大石头也都砸了下去,实在没有武器可用了。

就在这时,日军亮出刺刀,向5名战士袭来。班长马宝玉笑了笑,向其他战友说道:“同志们,我们的任务完成了!”刚一说完,他就带头从山崖上,毅然决然地跳了下去!

接下来,副班长和其他3位战士,也都高喊“完成任务了”“万岁”,全都英勇跳下了山崖。

后来,八路军专门发文表扬狼牙山五壮士杀敌90余人最后英勇就义的事迹。可是,很多人却认为这是胡扯,区区5名战士,怎么可能杀敌90余人?有的人讥讽道:5个人能杀敌10个人,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还90人,无稽之谈!

然而,这些不好听的声音,随着两个人的出现,一下子就沉寂了下去。而那两个人正是狼牙山五壮士其中的两位:宋学义、葛振林。

他们两位战士命真大,被山崖的树枝挂住了,所以没有掉下山谷,后来在老百姓的救助下,活了下来,不得不说,这真的是一个奇迹。

当然,他们两位战士一度隐姓埋名,不想抛头露面。但是,听到外人如此诋毁狼牙山五壮士一事,实在是坐不住了。于是,他们勇敢地站了出来,澄清了事实。

原来,杀敌90余人指的是他们从七连掩护时(杀敌40多),到5人分成两个机枪小组掩护(杀敌20多),最后到狼牙山顶峰对峙(杀敌20多),这三个阶段总共杀敌90余人。

而不是说他们5个人在狼牙山顶峰对峙时,就杀敌90余人,试想,在顶峰对峙时,弹尽粮绝,石头也砸完了,怎么会杀敌90余人呢?随着真相大白,很多别用有心之人旋即闭上了自己的那张臭嘴。

之后,幸存的宋学义、葛振林两位战士,也曾在其他场合,追忆了当年发生的跳崖前后往事,这也才留下了这段宝贵的史实。

致敬狼牙山五壮士!八路军英雄永垂不朽!

关键词: 开国中将 狼牙山五壮士

[ 相关文章 ]